靈活就業,值得關注


  • 2023
  • 09/27
  • 13:47
  • 就業指導

  • 浏覽量

信息來源:http://jyc.hntou.edu.cn/jyxx/jyzd/202205/t20220527_66959.html

眼下,國内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在擇業之際借助智能終端做起了網絡主播、兼職播音員、自由設計師,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原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中國高校畢業生的靈活就業率均超過16%。另據《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公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企業采用靈活用工比例約55.7%,比2019年增加約11個百分點,近30%的企業打算穩定或擴大靈活用工規模。


靈活就業,就業方式新選擇


靈活就業對高校畢業生展現出了強大的吸引力。從部分高校發布的2021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來看,高校畢業生選擇靈活就業的大學生比重有所提升。如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生中靈活就業人數比例由12.7%增加至13.6%;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畢業生靈活就業人數占比7.57%2020年為5.81%


緣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靈活就業?這與就業群體自身的擇業觀、政策支持和社會認可度密不可分。


擇業觀更加多元。Z時代的年輕人(通常指生于1995-2009年間)是目前畢業就業的“主力軍”。相較于尋找規制化的穩定工作,他們的擇業觀更加多元,擇業心态更加靈活開放,更崇尚職業自由度、職業發展潛力、與自身興趣愛好的匹配程度等。如,“2020年上海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結果表明,34%的畢業生選擇“慢就業”,而非“一步到位”。


政策為靈活就業者保駕護航。針對靈活就業,特别是新就業形态的快速發展,2020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教育部等部門相繼出台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關于做好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等多個文件,清理取消對靈活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創造更多靈活就業崗位,吸納更多勞動者就業,通過強化政策服務供給,為促進和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提供了政策保障。而伴随着新業态的發展,互聯網營銷師、數字化運營師等衆多新職業應運而生,自2019年人社部重啟新一輪新職業發布工作以來,截至2021年,已陸續發布了四批共50餘個新職業,為高校畢業生從事靈活就業提供更有力地保障和支持。


此外,社會對靈活就業的認可度逐步提高。以前聽到“靈活”“零工”,有些人會覺得不穩定,不體面。互聯網經濟的飛速發展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人們的觀念。如今對于靈活就業,人們更看重的是工作内容以及所能帶來的價值和影響。如社會影響度頗高的網絡主播,他們或憑借自身所學或憑借自身創造力,向觀衆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創意,受到贊同和支持。同時,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也讓更多人對“穩定”有了新的認識。疫情期間,“幾家歡喜幾家愁”,許多人因為企業裁員甚至停止運營而失業,但是疫情催生的“宅經濟”讓一部分群體的工作“芝麻開花節節高”。因此,傳統意義上的工作穩定在受到大型社會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後,很多人會認為,順勢而動,盡己所能才是最穩定的生存和就業方式。


靈活就業,國際關注新熱點


基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以數據為關鍵生産要素的數字經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就業結構和工作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零工經濟和靈活就業不僅在中國,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普遍受到關注,并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領域和就業形式。


2021年年初,國際勞工組織發布了《2021年世界就業和社會展望》報告。報告指出,過去幾十年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經曆了從标準就業到非标準就業的轉變,世界各國非标準就業正在普遍化。數字化勞動力平台正在為年輕人、婦女等以往被傳統勞動力市場邊緣化的人群提供新的工作機會,非标準就業人口數量上升。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臨時就業、兼職就業和自雇占歐盟國家總體就業的比重占比分别為12.1%19.5%14%


關于靈活就業議題與标準化工作的研究,也受到國際标準化組織ISO的重視。20219月,國際标準化組織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委員會(ISO/TC 260)在第十次和第十一次全體會議上,以第129号決議通過了由中國牽頭設立“靈活就業”(Flexible work in the gig economy)特别工作組(AHG)的提案,來自中國、美國、德國、加拿大和法國等近30個國家以及國際組織的60多位專家在線參加。


作為該特别工作組召集人,在向ISO/TC260 就“靈活就業”特别工作組提案進行闡述,我闡述了以下觀點,“靈活就業”雖并非新生事物,但由于數字經濟的發展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如今的零工經濟和靈活就業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許多企業可以将次要業務以靈活用工方式外包出去從而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業務,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靈活用工以更低的成本雇傭到更多的勞動力,對于城市間的流動人口,靈活就業則可以是他們穩定下來的不錯選擇。但這也為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帶來了新的關注點和潛在的新議題,若能充分将靈活就業納入人力資源管理範疇,并形成一套标準的管理體系,這對所有利益相關方都影響深遠。


當前,靈活就業正在顯示出強大的就業吸納能力,但由此引緻出的包括靈活就業從業人員社保政策、勞動權益保障等問題,則亟需解決。根據《“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有關部門将進一步健全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制度和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推進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則需要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高校應切實推動創業創新政策落地,鼓勵、支持畢業生多渠道靈活就業、新業态就業,為靈活就業的畢業生提供更多創業就業幫扶等。而對于高校畢業生而言,在選擇靈活就業時,往往面臨着職業技能準備不足的問題。數字經濟發展引起社會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複合型、技能型人才将更易受市場青睐。因此,除了改變就業觀念外,提升自我勞動能力與素質,增強職業技能儲備應該受到高校畢業生的重視。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聯系電話:0898-88386781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5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方抖音号

    •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方微信公衆号